如何用戏剧治疗创伤?螺旋、易术等流派给出了答案

2025-09-01 16:18:53

早期的心理剧形式与当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存在显著差异,最初更侧重于即兴的戏剧表演,其心理治疗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凸显。


随着全球心理剧专业工作者数十年来的持续努力与推动,这一方法逐渐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。1974年,适逢莫雷诺逝世,其弟子、社会剧大师马休·卡璞(Marcie Karp)等人在英国创立了霍威尔心理剧中心(Holwell Centre for Psychodrama),标志着心理剧正式成为一种被认可的心理治疗方法,逐渐应用于临床及非临床场景



此后,心理剧领域陆续涌现出多个流派,这一发展轨迹与莫雷诺所倡导的“人生如舞台,每个人都在演绎自己独特的‘交响乐’”的理念高度契合。心理剧本质上强调自发性和创造性,热衷于该方法的治疗师可充分运用自身创造力,探索适合本土或个人的实践模式。


例如,莫雷诺的侄子约瑟夫·莫雷诺(Joseph Moreno)成功将音乐治疗与心理剧相结合,其研究成果获得广泛认可;美国的亚当斯·布莱特纳(Adams Blatner, 1937–)则致力于心理剧理论的系统整理,编撰了《心理剧基础》《心灵的演出》《表演的艺术》等具有奠基意义的学术著作。


莫雷诺首批培养的导演之一、法国著名心理剧治疗师安妮·安瑟琳·秀什波格(Anne Ancelin Shützenberger)在全球推广了家族树与心理剧整合的治疗方法。瑞典的凯特·布拉德肖·托冯(Kate Bradshaw Tauvon)致力于心理分析取向的心理剧实践。美国的凯特·赫金斯(M. Katherlin Hudgins)运用螺旋治疗模式开展创伤后应激障碍(包括SARS创伤)的治疗研究。美国的瑞默(Remer)则专注于以心理剧处理青少年暴力及家庭社会问题。


日本较早引入心理剧技术,并开展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应用研究。菲律宾、印尼、韩国等亚洲国家也于近年邀请瑞默、约瑟夫·莫雷诺等专家开展专业培训,积极推动本土化心理剧治疗工作。


在中国,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,近二十年来陆续邀请约瑟夫·莫雷诺、龚鉥(Gongshu)、泽卡·莫雷诺(Zerka)、奥地利的迈克尔(Michael)及凯特(Kate)等专家,开展心理剧与音乐治疗、自杀人群心理干预、基础技术培训、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治疗等多项讲学与培训。台湾还邀请了多纳西(Donathy)、瑞默(Remer)等专家进行心理剧理论与技术培训。目前,心理剧作为一种有效的体验式治疗方法,正逐渐被中国的专业人士和公众所接受。



就流派而言,心理剧主要包括以下若干类别:


1. 古典心理剧 Classic Psychodrama


△ 雅各·利维·莫雷诺

(1889.5.18~1974.5.14)


由莫雷诺创立。他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表演与行动的内在动力。约1920年,莫雷诺在维也纳创立“自发剧场”,注重观众与演员的互动和即兴创作。


1922年,他设计出三层循环式舞台,以呈现主角的现实生活空间。


古典心理剧包括五个基本要素:舞台、主角、导演、辅助自我与观众,过程则分为暖身、演出和分享三个阶段。莫雷诺还提出了一系列核心技术与理念,至今仍被许多资深治疗师所沿用。


2. 社会心理剧 Sociodrama



由莫雷诺的早期弟子马休·卡璞(Marcie Karp)在英国创立,旨在将心理剧应用于社会群体与议题。莫雷诺认为社会剧主要用于处理团体关系与集体意识形态(1953)。


它通过戏剧化方式帮助参与者理解社会情境、自身角色,并实现情绪宣泄(Wiener,1995)。


与社会剧不同,心理剧聚焦个体问题以实现情感净化,而社会剧则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情感整合与提升。


3. 音乐心理剧Music Psychodrama



由约瑟夫·莫雷诺首创,将即兴音乐创作融入心理剧过程。该方法通过音乐表达情绪(如悲伤、欢乐、焦虑等),增强团体成员间的理解与共鸣。约瑟夫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莫雷诺的鼓励与支持,其成果也获得泽卡·莫雷诺的高度认可。


她评价其著作《音乐治疗与心理剧》为“极具创意、优美而重要”,并指出需注意避免音乐过度使用以致分散注意力。


4. 一人一故事剧场 Playback Theatre



由乔纳森·福克斯(Jonathan Fox)于1975年创立,是一种即兴演出形式,鼓励观众分享个人故事,并由演员即时重现


该形式具有仪式性、自发性和社群联结的特点,流程包括暖身、访谈、故事呈现、献礼与分享等环节,旨在通过艺术再现实现情感共鸣与认知转变。


5. 螺旋心理剧 Therapeutic Spiral Model, TSM


△ 凯特·赫金斯(Kate Hudgins)博士


由凯特·赫金斯(Kate Hudgins)博士创立,专为创伤治疗设计。该模式融合古典心理剧、客体关系理论、自我心理学与创伤理论,强调治疗过程的安全性与结构性。


其操作分为六个步骤,包括观察自我卡片安置、力量建构、社会计量连接等,通过包容性替身技术增强治疗稳定性与情感包容力。


6. 易术心理剧


由龚鉥博士开发,融合西方心理剧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(如中医和道家思想),强调情感表达、团体互动与自我探索。


常用技术包括角色扮演、替身、镜像及空椅等,旨在通过戏剧化方式帮助个体在安全的环境中处理心理冲突、实现成长。


除上述主流流派之外,还有安妮·秀什波格(Anne Shützenberger)的家族树心理剧、心理动力学心理剧等发展方向,显示出心理剧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创新与融合。


如果你正被一些议题困扰,如果你好奇心灵剧场的温度,或许可以尝试走进一次心理剧。

沉浸式心理疗愈解决方案

全国咨询热线:

400-158-0153

北京嗣莲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京良路中央城6号院1号楼713/722剧场
公司邮箱:x18514414543@126.com
  • 扫码查看微信公众号

  • 扫码添加微信了解更多

  • 北京嗣莲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15244号-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网站技术支持:网富(助力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)